常州出台全国首部劳动教育地方性法规
8月18日,《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正式公布,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。该《条例》是全国首部劳动教育方面的地方立法,将有效推动常州市劳动教育法治化、系统化和科学化发展。
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。目前,我国《义务教育法》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等法律中有部分条款涉及劳动教育,但针对性不强,缺乏指引性。《条例》的制定,从全市域范围统筹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薄弱、劳动教育经费难以保障、评价指标体系不明确等问题,为全国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示范性法律文本。
《条例》共七章50条,涵盖总则、家庭养成、学校培育、社会支持、保障与监督、法律责任、附则,包括细化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方式、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、重视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、统筹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构建“四位一体”协同实施机制五个方面重点内容。
实施劳动教育,场地、师资、课程是关键。《条例》规定,学校劳动教育经费不低于年度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总额的百分之三,建立实践基地认定制度和名录制度,根据学生数量配备专任教师。要求学校结合本地资源、发展特色和不同学段特点,构建综合性、实践性劳动教育课程体系。建立课程评价机制和劳动素养评价、激励制度,关注劳动过程和成果。《条例》还明确,每年五月为本市劳动教育月,未成年人每周家务劳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。
常州历来重视劳动教育。2001年起,所有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劳动技术课;2019年,常州在政府统筹、基地拓展、课程建设、融合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;2021年5月,常州市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。
目前,常州构建了覆盖所有辖市区的“一体四翼”劳动实践基地布局,共有467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;建立了“1+1+1+N”的劳动教师资源库;每年设立100万元用于劳动课程研发、师资培训、绩效奖励,全市现已开发100个劳动基地精品课程群,85%以上学校开辟了校内劳动实践场地。
近年来,劳动教育的“常州实践”在全国劳动教育大会上做专题分享,相关举措和成果获评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和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。
下一步,常州将聚焦劳动教育课程化、生活化和常态化,深化区域推进劳动教育的制度机制,创新区域推进劳动教育的路径策略,努力形成劳动教育的“常州样本”。